序幕:一个周末的风暴

一家名为Windsurf的AI创业公司,在短短一个周末内经历了从天堂到地狱再到重生的过山车式剧情。这不仅是一个故事,更是整个硅谷AI人才战争的微观缩影。

1

周五:狂欢前夜

Windsurf的数百名员工聚集在办公室,准备庆祝公司被OpenAI以30亿美元收购。宣传视频都已备好,空气中充满了喜悦和期待。

2

风云突变:背叛

公司CEO悄悄带领一小撮核心员工,接受了Google的7位数转会费,集体跳槽。剩下的员工被遗弃在空壳公司里,许多人当场落泪。

3

周一:绝处逢生

就在绝望之际,临时CEO宣布,公司的剩余部分将被竞争对手Cognition收购。所有员工都能从交易中获益。期待已久的掌声终于响起。

战场剖析

地球上最富有的公司之间,为了争夺最聪明的大脑,正在上演一场前所未有的战争。规则正在被改写,人才的身价堪比好莱坞巨星。

Meta (进攻方)

扎克伯格亲自下场,用“限时生效”的巨额支票和海量计算资源,对竞争对手的核心人才进行“外科手术式”打击。

OpenAI (防守方)

Sam Altman将战争定义为“传教士与雇佣兵之争”,试图用使命感和文化构建防御壁垒,同时被迫调整薪酬体系。

Google (机会主义者)

在巨头缠斗的缝隙中,精准出击,以“技术授权+人才挖角”的组合拳,低成本获取其最需要的核心团队。

心智的代价:薪酬爆炸

AI研究员的薪酬已经脱离传统软件工程师的范畴,进入了全新的数量级。下图展示了这场人才战争中令人咋舌的薪酬水平。

两军对垒:传教士 vs. 雇佣兵

这场战争的核心是两种价值观的冲突。一方是Meta的金元攻势,另一方是OpenAI的使命感召。谁能最终赢得人心?

Meta的战术:雇佣兵模式

核心武器: 现金、算力、文化。

战术打法: 扎克伯格亲自在家中约见候选人,开出“不答应就作废”的巨额支票,并承诺提供全球人均最高的计算资源。

标志性事件: 斥资140亿美元“变相”收购Scale AI,只为聘请其28岁的创始人;“斩首式”挖走竞争对手SSI的CEO。

“我们真正吸引人才的关键在于能够提供研究者实现突破所需的天量计算资源。” —— 马克·扎克伯格

OpenAI的防御:传教士模式

核心武器: 使命、文化、安抚。

战术打法: 将其定义为价值观之战,安抚员工情绪,称其为“入室抢劫”,并出台新的薪酬激励方案,同时教导员工如何应对高压谈判。

标志性事件: 至少10名员工拒绝了3亿美元的 offer,首席研究员马克·陈拒绝了传闻中10亿美元的总包。

“如果其他公司给你们上压力,就告诉他们别逼人,这是很重要的决定,逼迫是在不尊重你。” —— 马克·陈

战争的余震

这场巨头间的战争,其影响远超当事公司,正在深刻地重塑整个硅谷的创新生态。

案例研究:Scale AI的命运

Meta对数据标注公司Scale AI的“战略投资”是一个完美案例,展示了巨头如何通过资本运作,在获得人才的同时,削弱竞争对手的生态系统。

Meta投资Scale AI

花费140亿美金,获得49%股份,并聘请其CEO

中立地位丧失

被视为“Meta阵营”

客户流失

Google和OpenAI立刻切断合同

公司裁员

Scale AI被迫开始裁员

结论:在巨头战争中,保持中立变得异常危险。对于生态系统中的工具或服务公司,被巨头“拥抱”可能意味着被其所有对手“抛弃”。